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07篇
  免费   896篇
  国内免费   876篇
林业   1667篇
农学   1208篇
基础科学   1591篇
  998篇
综合类   7861篇
农作物   619篇
水产渔业   1039篇
畜牧兽医   867篇
园艺   353篇
植物保护   176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226篇
  2022年   416篇
  2021年   529篇
  2020年   451篇
  2019年   517篇
  2018年   244篇
  2017年   438篇
  2016年   665篇
  2015年   526篇
  2014年   1032篇
  2013年   929篇
  2012年   1526篇
  2011年   1304篇
  2010年   993篇
  2009年   988篇
  2008年   838篇
  2007年   886篇
  2006年   790篇
  2005年   683篇
  2004年   494篇
  2003年   445篇
  2002年   274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225篇
  1999年   154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本文针对番茄汁加工技术当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综述,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以期为番茄汁加工企业提高番茄汁品质提供一定的技术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2.
摘 要:由于长期连作导致香蕉枯萎病大量爆发,造成香蕉种植面积锐减,已严重影响海南香蕉产业的发展,因而急需寻求能够缓解或克服香蕉连作障碍的有效措施。本实验旨在探究使用绿色土壤熏蒸剂对长期连作蕉园的香蕉枯萎病的防控效果,特别是对植株生长发育、土壤化学性质和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田间试验共设置两个处理:石灰碳铵熏蒸处理(LAB)和对照处理(CK)。结果表明: LAB处理可以显著降低香蕉枯萎病发病率,与CK处理相比两季分别降低40%和46.62%,显著增加香蕉亩产量,与CK处理相比两季分别增产45.56%和75.99%。LAB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H,改善土壤酸化,使酸性土壤维持中性水平,同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并且显著提高土壤速效磷(两季分别提高28.33%和89.14%)和速效钾含量(23.92%和38.67%)。并且LAB处理明显改变香蕉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可以显著降低变形菌门和子囊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增加放线菌门等相对丰度,同时显著降低病原菌镰刀菌属相对丰度,并且显著提高部分土壤拮抗菌属的相对丰度,如链霉菌属、红球菌属和曲霉属。因此,石灰碳铵熏蒸有效改善香蕉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效防控香蕉枯萎病的发生并促进其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43.
以从茶树油粕中提取茶皂素的得率为评价指标,研究提取溶剂、方法、时间、温度和料液比等因素对茶皂素得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茶皂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同时考察了所得茶皂素对几种果蔬采后致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茶树油粕中提取茶皂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75%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14(g/mL),85 ℃热回流提取2.5 h,茶皂素的得率达13.3%,经AB-8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后,纯度达95.64%。所获茶皂素对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菌丝的生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值分别为203.62、165.87和550.61 mg·L-1,其中以对B. cinerea的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44.
为明确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形成的科技网络中处于怎样的位置,面临怎样的科技情报风险,需要采取哪些措施维护中国科技情报安全,应用智库DIIS理论方法,对科学引文索引中2013年-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论文合作数据进行社会网络分析,应用管理机制设计"七元组"理论开展科技情报安全机制设计。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科技情报的暴露程度较高,科技应用的不可控因素、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科技情报资源流失的风险同时存在,并与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相叠加。切实掌握核心技术,维护知识产权,加强政府、社会对科技交流的监管,防止科技情报被非法利用,是保障科技情报安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5.
距离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时间越来越近,全国扶贫进入攻坚期,总结前一阶段的经验,更有效地开展精准扶贫,成为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作为农业领域国家级科研事业单位,多年来凭借自身科研与人才优势,在各地开展科技扶贫,文章尝试结合实际开展的扶贫工作,浅谈产业扶贫及科技扶贫的经验与面临的问题,希望为有效开展精准扶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6.
罗春萍  冯娟  项缨  谢庭辉 《核农学报》2020,34(6):1272-1280
食物过敏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食品安全问题之一。辐照技术可以消减食物过敏原,是一项颇具发展潜力的物理消敏技术。本文介绍了辐照消敏技术的特点、原理和发展历程,阐述了辐照消减动物源过敏食物牛乳、鸡蛋、虾、鱼等过敏原致敏性和植物源过敏食物花生、大豆、小麦、坚果等过敏原致敏性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辐照消减食物过敏原的效果和影响因素,探讨了辐照消敏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辐照消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目的】香味是作物的重要食味品质之一。2-乙酰-1-吡咯啉(2-acetyl-1-pyrroline,2-AP)是主要香味物。BADH2是控制水稻等作物香味性状的关键基因,敲除该基因可以产生香味稻米。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自育的玉米骨干亲本京724上敲除BADH2同源基因,以期获得有香米味道的玉米新种质材料。【方法】利用Ensembl数据库在线BLAST工具,将水稻OsBADH2蛋白序列在拟南芥、水稻和玉米蛋白序列数据库中进行序列比对,获得上述3个物种的BADH基因家族成员,并利用UniProt蛋白数据库中的结构域信息进行验证。进一步使用MEGA软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获得玉米BADH2同源基因作为候选编辑靶标。基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在候选基因的外显子处设计特异性靶点,并构建入CRISPR/Cas9基因编辑载体。再以玉米自交系京724为受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通过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phosphomannose isomerase,PMI)抗性筛选获得阳性转基因植株。转基因株系经测序明确其在靶基因中产生的突变类型。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检测基因编辑株系T1籽粒中香米主要香味物质2-AP的含量,以确认京724在基因编辑前后2-AP含量的变化。【结果】系统进化分析发现,玉米中存在2个BADH2同源基因,分别命名为ZmBADH2-1ZmBADH2-2ZmBADH2-1位于第4染色体,ZmBADH2-2位于第1染色体。2个基因均包含15个外显子和14个内含子,第4外显子间的核苷酸序列高度同源。在2个基因的第4外显子区域设计靶点并构建入CRISPR/Cas9基因编辑载体,通过遗传转化获得28株转基因株系。PCR扩增及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其中10株材料的2个ZmBADH2s在靶点区域均发生突变,突变基因型包括双等位突变和多等位突变,突变类型为不同数量的碱基缺失和插入。质谱检测结果显示玉米ZmBADH2双基因突变体籽粒中存在与香稻同样成分的2-AP。随机选取的4个T1代基因编辑株系籽粒中,2-AP平均含量分别为438.29、404.63、348.65和161.82 μg·kg-1,而未经过编辑的京724中未检测到2-AP。【结论】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玉米ZmBADH2-1ZmBADH2-2同时进行定点敲除,创制出籽粒中具有香米味道的玉米骨干亲本新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48.
本文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为例,分析了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援疆的历程与特征,总结了科技援疆典型做法,并深入剖析了科技援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援疆目标、精准援疆项目、筑牢援疆保障、拓展援疆领域、完善运作机制、增加援疆资金、加强项目管理等进一步强化科技援疆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49.
本文介绍了泰州地区稻田综合种养模式采用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高效防控技术,主要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并结合当地生产实践情况,推荐出低毒安全高效的药剂使用组合,实现了稻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0.
本文基于创新方法在我国农业领域科研项目中的应用现状,总结概括了其在实施过程中不同的创新特征,以“七大作物育种为例”分析了创新方法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为创新方法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挥驱动作用提供参考,提高科研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